1 / 23
文档名称:

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ppt

格式:ppt   大小:1,904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ppt

上传人:小落意心冢 2022/2/27 文件大小:1.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
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咏物诗的内容: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
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咏物诗的内容: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咏物诗常用的写法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
对比、烘托
拟人等
子规
顾况
顾况(?~约806后),唐代诗人。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韩□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子 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学生诵读:
赏析“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表现冤恨之长。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杜牧《杜鹃》)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 传闻望帝冤,底处最堪怜?(宋祁 《子规》 )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罗邺《闻子规》 )
小知识:子规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杜鹃的叫时,会“啼血”因而古诗中杜鹃啼声中都表现一种哀怨忧愁。例: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在何处?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
小结:
景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表达情感: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
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其诗长于铺叙,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明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而近体诗多亲切自然。
赏析诗歌
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
多加竹条,扩大修缮
多扶持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果实。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元和无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技法探究:托物言志
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鉴赏时注意:从物人一体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