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访心得
韩姝
毛毛虫破茧成蝶前,总会经过漫长的蛰伏,在茧中做着一段寂寞的梦,“小毛毛虫”,,这次我走进了这个看似非常沉默的孩子家,
韩姝
毛毛虫破茧成蝶前,总会经过漫长的蛰伏,在茧中做着一段寂寞的梦,“小毛毛虫”,,这次我走进了这个看似非常沉默的孩子家,,我大致理解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孩子多半是老人照顾的,在家的学习不是非常自觉。孩子的家就在学校附近,我们步行十来分钟便也走到了。和很多家访过的家庭一样,孩子的父亲早早就从工作单位回到家中,等候我的到来。在和父亲交流了孩子近期的表现后,静坐一旁的孩子深深的埋下头,红了眼眶,默然不语。在父亲和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下,家访终于在孩子吞吞吐吐地说了今后一定要改正的一些问题后完毕。但我却仍然在考虑关于这个孩子的问题。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在开发区来说是比较普遍的——父母工作时间较长,孩子由老人负责照顾,平时和父母的交流不是很多。也许是隔代原因,老人在照顾的时候难免宠溺,这点从老人一路背着孩子的书包就看出来了。此外,父母在孩子学习中的催促较为严厉,这就和老人的教育观念形成了冲突。在家访中,老人的几次言语都被孩子父亲厉声打断,可见,父母和实际照顾孩子的老人在教育意见上并没有统一。或许,这个孩子就是在两种观念的夹道中“困难生存",因此变得沉默,不喜言语了呢?我这样猜测。或许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统一好家庭内部的意见,再对孩子进展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