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基加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稳定。地基加固常用的方法有换土处理,人工或机械夯(压)实,振动压实,土(灰土)、砂、石桩挤密加固,排水固结及化学加固等。各种地基加固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如选用不当或施工方法有错误煤渣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如采用细砂,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卵石或碎石。砂石材料不能含有草根、垃圾等杂质。
(2)含水量要求
1)素土地基必须采用最佳含水量。
2)灰土经拌和后,如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晾干或洒水润湿。一般可按经验在现场直接判断,其方法为: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此时灰土基本上接近最佳含水量。
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可按所采用的捣实方法,分别选用最佳含水量。
(3)掌握分层虚铺厚度,必须按所使用机具来确定,见表7-2、表7-3。
机具种类
机具规格
虚铺厚度(cm)
备 注
石夯、木夯
轻型夯实机械
压路机
40-80kg
蛙式打夯机
柴油打夯机
机重6-10t
20-25
20-25
20-30
人力送夯,落高40-50cm,一夯压半夯
双轮压路机
土(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表7-2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每层铺设厚度及最佳含水量 表7-3
项次
捣实方法
每层铺设厚度
(cm)
施工时的最佳含水量(%)
施工说明
备注
1
平振法
20-25
15-20
用平板式振动器往复振捣到密度合格为止
不宜使用于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所铺筑的砂垫层
2
插振法
按振捣器插入深度确定
饱和
(1)用插入式振捣器;
(2)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
幅大小决定;
(3)不应插至土层
3
水撼法
25
饱和
(1) 注水高度超过铺设面层;
(2) 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
间距为10cm;
(3)钢叉分四齿,齿的间距8cm,
长30cm,木柄长90cm,重4kg
4
夯实法
15-20
8-12
(1)用木夯或机械夯;
(2)木夯重40kg,落距50cm;
(3)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5
碾压法
15-20
(压路机)
8-12
6~10t 压路机往复碾压
(1)适用于大面积或砂石垫层;
(2)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垫层
注: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垫层,最下层的铺设厚度可比表内数值增加5cm。
换土加固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附表7-1
项目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按拌和时的体积比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4
石灰粒径(mm)
≤5
筛分法检查
5
土料有机质含量(%)
≤5
试验室焙烧法检查
6
土颗粒粒径(mm)
≤15
筛分法检查
7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
±2
烘干法检查
8
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mm)
±50
水准仪检查
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附表7-2
项目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4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5
焙烧法检查
5
砂石料含泥量(%)
≤5
水洗法检查
6
石料粒径(mm)
≤100
筛分法检查
7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
±2
烘干法检查
8
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
±50
水准仪检查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附表7-3
项目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土工合成材料强度(%)
≤5
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比较)
2
土工合成材料延伸率(%)
≤3
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比较)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项目类别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
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一般项目
4
土工合成材料搭接长度(mm)
≥300
钢尺量检查
5
土石料有机质含量(%)
≤5
焙烧法检查
6
层面平整度(mm)
≤20
用2m靠尺检查
7
每层铺设厚度(mm)
±25
水准仪检查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