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 济南的冬天
主备: 马云娟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的
理解分析文中
和风采。依阅读提示,考虑: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组织小组讨论。老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比照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比照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比照,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和“暖”、“暗”和“明”、“热"和“温”的色彩衬托出济南冬令阳光温暖、,为下文详细描绘作铺垫。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假设娘亲,得意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绘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展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展衬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似",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荣耀,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4。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交换法”即通过和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如:(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得意,好似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