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精选]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范文大全第2页三、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产业链长,遂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顺应文化消费趋势。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品制造业为配套,文体休闲娱乐业和文化会展业为延伸,丰富文化产业门类,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集群。(一):依托遂昌文化资源,重点打好“特色牌”、“生态牌”、“休闲牌”,提升文化品位度、产品丰富度、服务满意度,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遂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的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文化旅游业主要包括生态文化旅游业、民俗文化旅游业、特色文化旅游业、文化养生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与节庆体验、科普考察、康体养生、休闲娱乐等活动结合起来,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打造具有遂昌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民俗文化旅游业。积极举办修学、美食、戏曲、宗教、节庆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开展节庆活动常态化实践,形成以县级节庆文化品牌为龙头,以各乡镇2特色节庆活动为主体,以农村风俗节庆活动为延伸的节庆体系,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水生态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等,实现文化与区域生态、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以汤显祖文化、竹炭文化、好川文化、红色文化、黄金文化、黑陶文化等遂昌特色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化溯源、展示延伸、产品展销等项目拓展旅游市场。——养生文化旅游业。依托山、湖、林、温泉等养生资源,发挥传统中医药文化、生态农产品等优势,以旅游景区、旅游村庄、旅游产品转型为手段,加快促进旅游业向文化养生方向转型发展。——强化产业平台构建。充分挖掘高山避暑、温泉养生、宗教修学、民俗体验和文化休闲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强化特色品牌推广。坚持“健康、休闲、品位”的文化旅游发展理念,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品牌,提高遂昌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引进企业品牌形象识别体系,塑造和弘扬品牌文化。3——强化服务体系完善。以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起点,全面建立规范化管理标准,着力完善软硬件服务设施,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智慧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强旅游信息化服务网站与平台建设,提供电子订票、语音导游等信息化服务。建设完善旅游诚信体系,引导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景区内道路、宾馆及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把城区公交服务网络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增设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专线。(二):加快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策划和原创能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善、规模效应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将遂昌建设成为浙西南绿色创意谷。: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农业、特色教育等重点产业。发挥生态及人文优势,吸引和汇聚创意人才,建设艺术品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传统文化书院等。——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发展根艺、竹炭竹艺、陶艺、书画、刺绣、剪纸、布贴画、奇石、蔡和脸谱等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的创作设计,鼓励各类创意设计工作室建设。4——影视文化产业。以南尖岩、高坪万亩杜鹃林、大柯民居等自然和人文风景为依托,建设摄影创意基地,开展摄影节庆和比赛活动,承接影视拍摄业务,开拓影视剧外景拍摄项目。——创意农业。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和设计,增加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等参与式农业体验型活动,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设计和策划营销,提升创意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广“金竹山茶油、黄泥岭土鸡、七山头土猪”等原生态品牌。——特色教育。以长濂鞍山书院、躬耕书院、琴淤书院、王财贵经典学校等为载体,用传统方式躬耕农桑,开讲堂、造书斋,提供传统农耕实践与经典国学教育,开拓亦耕亦读亦游的特色教育培训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性文创产业基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示范性产业基地,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开拓合作开发模式,推动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三墩文化创意产业园,统筹发挥创作、展示、交易、休闲等功能;开发建设高坪摄影基地和大柯影视拍摄基地,开发婚纱摄影及影视相关衍生文化产品;进一步完善躬耕书院等传统教育培训场所的功能和模式,弘扬遂昌农耕文化、国学文化,推广文化教育品牌。——培育一批文化创意龙头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扶持一批“专、精、特、5艺”的民营文化企业,重点培育若干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优势、具有示范引导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