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说实话,我本以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又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仔细品味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说实话,我本以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又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仔细品味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这本书中苏老采用提“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跟读者促膝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历之谈,涉及老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老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如今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老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老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假设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书中还提到一个问题让我获益良多: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老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展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精品文档请下载)
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假设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假设你去强迫,效果肯定的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精品文档请下载)
他终究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展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