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连续梁大桥监控方案细则.doc

格式:doc   大小:273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连续梁大桥监控方案细则.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3/1 文件大小:2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连续梁大桥监控方案细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29 页
徐州市新港路新戴运河大桥
施工监测监控实施大纲
江苏中基工程技术研究
2021 年02月
徐州新沂市新港路新戴运河大桥
施工监测监控实施大纲
江苏中基工程技术研究
2021 年02月
行车条件和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施工控制成了该桥修建和开展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
桥梁施工阶段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二局部。一局部是数据采集系统,即监测;另一局部是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即监控。
连续梁的施工监测是利用事先在主梁主要部位埋设数种性能各异的传感器和相关的测试仪器。按施工方案的工况和工序,不连续地测得大量数据,包括几何参量和力学参量。本次施工监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以作为施工过程控制。
主梁各控制点高程;
主梁各控制截面应力;
第 3 页
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及各应力和温度测点位置温度值。
连续梁的施工监控那么是利用高效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展分析处理;与原设计进展比拟和误差分析,并确定和指导下一个阶段的施工参数;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及防止措施,即施工预警。
通过施工监测与监控的有机结合,调整控制桥梁的内力和线形,尽可能使桥跨构造的内力和线形接近或到达设计预期值,确保桥梁施工平安和正常运营。
桥梁的施工控制是一个预告 量测 识别 修正 预告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最重要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中构造的平安,具体表现为:构造的内力合理,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
本桥施工控制的原那么是稳定性、变形、内力控制综合考虑。在施工中采取如下的控制策略:主梁中内力、桥墩偏位及主梁挠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并反应,全桥构造以内力和主梁标高作为双指标控制,以标高控制为主。标高、线形的控制主要通过混凝土浇筑前放样标高的调整来实现。
在施工中,如发现主梁线形误差偏大,或应力到达报警指标,应暂停施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以尽可能使两者均满足要求。
当连续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状态偏离理想的设计状态时,如不加以调整,就会造成构造的线形和内力远远偏离设计成桥状态,甚至危及平安。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施工中的精度保证相对较低,且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现场材料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控制难度较大。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力状态与位移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设计的主梁立模标高、构件截面尺寸、预应力筋张拉力、材料弹性模量、容重、收缩系数和徐变系数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环境温度、临时荷载等也常常变化。其中,立模标高、构件超重和预应力筋张拉力误差影响最大,而温度影响亦不容无视。
目前,桥梁的施工控制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开环控制、反应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根据本监控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自适应控制形式,其根本原理在于:通过施工过程的反应测量数据不断更正用于施工控制的跟踪分析程序的相关参数,使计算分析程序适应实际施工过程,当计算分析程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施工过程后,以计算分析程序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
第 5 页
由于经过自适应过程,计算程序已经与实际施工过程比拟吻合,因而可以到达线形与内力状态双控的目的。其根本步骤如下:
首先以设计的成桥状态为目标,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设计参数确定每一施工步骤应到达的分目标,并建立施工过程跟踪分析程序;
根据上述分目标开场施工,并测量实际构造的变形和应力等数据;
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分析和调整各统计参数,以调整后的参数重新确定以后各施工步骤的分目标,建立新的跟踪分析程序。
反复上述过程即可使跟踪分析程序的计算与实际施工相吻合,各分目标也成为可实现的目标,进而利用跟踪分析程序来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和必要的调整与控制。
新戴运河大桥主跨达70m,主梁挠度变化大,影响因素众多,施工控制难度很大,我们将通过施工中的主梁标高、应变、温度及截面尺寸和弹性模量等数据采集,在对所得到的数据进展误差分析后,不断修正设计参数,使内力、标高的计算与实测值之差不断缩小,从而使计算程序把握住目前的施工过程,进而预估将来的施工状况,到达施工控制的目的。施工控制框图见图2。
第 5 页
前期构造分析计算
设置控制目标
预告主梁立模标高
施工
现场数据采集
主梁标高、应变、温度及截面尺寸和弹性模量等
查找原因
对施工方案进展调整并重新计算构造内力、变形
立模标高调整分析
预告下一梁端立模标高
设计参数误差识别
设计参数误差预测
理论与实测比拟
构造状态判别、综合评价
是否按原方案继续施工


图2 施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