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排污渠道施工方案
2
道真县玉溪河滨河景观及河道治理〔二期〕工程
玉溪桥至民族桥市政排污渠道
施工技术方案
中城建第三m的模板以便翻模连续施工。确保实现业主的阶段性工期要求。由于两岸人行步道地理位置受限,混凝土罐车无法直接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地点,需使用混凝土泵车配合施工。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在河道中设置临时人行便桥,便于施工材料搬运工作。
1、测量放线
由业主组织现场交桩并做好现场交桩记录,根据业主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资料,工程经理部组织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全线复测和闭合,剔除已移动或已破坏点位,并及时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组。经审查合格后,进行全线导线点加密和水准点加密工作;并根据设计资料,复核所有控制点和立交控制点,埋设保护桩。
7
2、原排污渠道撤除、基槽开挖及排水
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撤除原排污渠道,原排污渠道根底及墙身为混凝土结构,顶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撤除后建筑垃圾统一外运至5km处指定弃土场。
采用人工开挖方法,,用人工开挖采用 1:,以保证根底施工和排污渠道施工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开挖弃土外运;开挖过程中,由于排污渠道沟槽的深度较深,河水渗人很快,设置集水井,垫层及钢筋混凝土根底制模、浇注前,用抽水泵多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基坑无集水,有利于垫层及钢筋混凝土根底的正常施工。
3、地基处理
原排污渠道撤除后,按规定对基底低洼处进行整平,去除基底杂物,C15素砼找平。假设原排污沟根底宽度小于新建排污渠道设计底宽的部位,将原根底土夯实,,再使用C15素砼找平;假设原排污沟根底宽度大于设计底宽的部位,根据现状根底宽度调整,C15素砼找平。新建排污渠道与原根底之间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应确保排污渠道根底密实,假设排污渠道根底处于-1淤泥粘土层,须挖除淤泥质粘土,并以砂砾石换填夯实。地基受到扰动或基槽超挖的,基槽根底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不良地质情况或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上报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4、脚手架、模板施工
排污渠道模板全部采用定型钢模。排污渠道根底模板采用φ50mm钢管,横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50cm。排污渠道侧墙模采用φ50mm钢管,横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20cm,采用串心螺栓来控制内外模的间距,串心螺栓用φ12圆钢制成,中间带有一块止水带,两端有铁片和钢筋接触,不能移动,端头做成螺纹式,用特制钢套头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将钢套取出,清理干净重复利用,然后割掉串心螺栓外露局部,再用1:1砂浆分两次抹后,亦可在砂浆内渗透入UEA
8
微膨胀水泥,以防渗漏。由于设计缺陷,新建排污渠道墙身与原挡墙无任何固定连接方式,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固定排污渠道墙身与原挡墙,现场与业主研究决定,要求我部施工时全线新建排污渠道墙身与挡墙之间增加膨胀螺栓及钢筋,每米一列4个,。排污渠道墙身施工时设置φ50mm钢管单排脚手架,高度与墙身高度一致。排污渠道顶撑采用φ50mm钢管,横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20cm,支撑下端应安置在槽钢上,使应力分散,防止混凝土受损,上端应用支垫木托顶住钢模,支垫木和钢管接触处应焊接10cm*10cm*,免使垫木受剪力破坏,沿渠道纵向每隔5m采用剪刀撑固定,使内部钢筋支架形成整体。外模的斜撑应在撑脚处打入木桩。模板支架脚手禁止与平台脚手、钢筋脚手相连接,防止因其他振动造成模板松动。
5、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的浇筑:以伸缩缝分段浇筑。
由于一级翻板闸至民族桥段工期较紧,需增加施工面,两边各40m同时进行浇筑,由于砼浇筑施工场地受限,混凝土罐车无法直接到达施工地点,需使用混凝土泵车配合输送混凝土进行浇筑。
每段排污渠道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排污渠道底板;第二次浇筑侧墙和顶板。侧墙身应以每层厚度50cm左右成阶梯状推进,浇墙身砼时应左右墙同时推进到浇筑顶板,后浇筑的混凝土应在先浇的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衔接。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插入时应避开钢筋和模板,,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处振捣完毕应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捣棒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状态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外表呈现平坦、泛浆。在底板面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平。在振捣混凝土时,应注意随时检查模板受力情况和钢筋的变化,不得使模板和钢筋发生位移。
9
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另行搭设脚手架,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