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杯盏如意茶香永.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杯盏如意茶香永.docx

上传人:青青松松 2022/3/1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杯盏如意茶香永.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杯盏如意茶香永
茶杯虽小,却是一席茶上的精灵。竖向茶杯的有序排列,最
能体现茶席的韵律感,所以,茶杯的外观选择,对茶席之美造成
的影响,不容忽视。认识美,发现美,就从选一只小小的茶杯开
杯盏如意茶香永
茶杯虽小,却是一席茶上的精灵。竖向茶杯的有序排列,最
能体现茶席的韵律感,所以,茶杯的外观选择,对茶席之美造成
的影响,不容忽视。认识美,发现美,就从选一只小小的茶杯开
始。
茶杯的款式,琳瑯满目,不同的茶类,宜选择不同的茶杯。一茶一杯,虽有些矫情,却不无道理。例如:香气高扬的茶类,宜选高身筒的茶杯,杯底幽幽的花香、蜜香、花果香,令人回味再三,不忍释杯。厚滑甘醇的黑茶类,可选口浅而大的茶盏或缸杯,茶汤散热快,可开怀畅饮,又方便观赏汤色的层次之美。至于杯子体积的大小,见仁见智,但还是以适合单手摩挲、把玩为妙。若茶杯口径过大,不容易持握,使用起来沉重笨拙。茶杯也不能太高,盏高则重心不稳,又遮蔽汤色,雅趣顿失,不适于玩味。当然,茶杯也不能过小,容量太小则受汤不尽。如果盏小注
汤过满,又容易烫手洒落,也不符合 “谦受益 ”的饮茶哲理。
从人体工学尺寸审视,单手持杯的杯体直径,不宜超过
65
毫米;杯子的容量,控制在
60 毫升左右较为合理。对于容量在
50 毫升左右的茶杯, 按照《茶经》的分茶规则,每杯茶汤的体积,
不宜超过 30 毫升,如此的饮茶量,控制得恰恰好。满,不但招
损,而且烫手。许次纾《茶疏》说,茶杯,“其在今日,纯白为佳,
兼贵于小 ”,“茶宜常饮,不宜多饮 ”。小杯饮茶,茶意独至,色香味具足即可,何必求浓贪多?色淡意转浓,味腴香且永。岁月无痕,风来满袖,能把淡茶品出味道,才是懂得生命的人。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淡茶温饮最养人。
怎样去选择一款适合自己、能够表达茶意的茶杯呢?
首先,入口之物要健康无害,高温瓷是必选之项。为了准确表达茶汤的色泽,茶杯内壁应首选温润的白色为宜。
其次,杯形线条或柔美或刚劲,胎釉如玉,细媚滋润,有良
好的观感;取拿方便,握感适手;杯口平整光滑,唇感舒适。若
茶杯口沿过薄,容易烫嘴;口沿过厚,则不利于畅饮。茶杯的圈
足,要大小适中,与杯体的高度要比例协调。若圈足过小,茶杯
的稳定感较差,容易造成茶杯的倒伏、跌落,这种视觉上的不安
全感,可能会影响到泡茶人内心的平和安定。杯口的形状,决定
着品茶人的饮茶姿势。杯口内敛,可能聚香较好,但需仰首才能
一饮而尽。颈椎不好的人,可选筒身短的直口杯为宜。茶杯器壁
的厚薄,可能会影响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若杯壁稍薄,非常适
宜趁热喝的工夫茶。 因薄的杯壁,在瞬间吸收的茶汤的热量较少,
在分茶后的一瞬间, 使茶汤的温度降低较慢, 保持着较高的汤温,
这就是翁辉东关于若琛杯 “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 ”
的解读。若杯壁稍厚,隔热效果较好,便于茶杯盈盈一握,更适于冬季饮茶,茶汤的保温效果较好。在同等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