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上传人:brozn 2022/3/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的] 
1、复****逐层论证的写法; 
2、体会在表达和议论中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 
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对“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复****逐层论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的] 
1、复****逐层论证的写法; 
2、体会在表达和议论中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 
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对“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复****逐层论证的写法。 
[课型、课时] 
导读课,一课时 
[教学方法] 
导拨法、自读法、讨论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非常痛苦的战国时代,有一位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大师是谁?(孟子)面对他所处的社会现实,谁知道孟子提出了哪些主张?(学生答复后,老师出示投影,介绍孟子和政治主张,学生齐读投影内容) 
[投影一]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投影二]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投影三] 
主张:孟子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希望君以民为贵,反对暴政害民,反对掠夺性战争,盼望贤明的君王统一国家. 
师:今天,我们就学****孟子的一篇文章,出自《<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听课文录音,在舒缓的音乐中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伴随音乐试读课文,初步领会语句的意思。 
(三)学生串讲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在老师指导下,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每四名学生为一组进展讨论。 
2、老师指名代表对课文进展试讲,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文段比较容易翻译,学生可以较轻松地完成。老师对试讲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肯定)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是针对当时那些好战者的心理,说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样一个深化的道理,从而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那么作者是如何进展论证的呢?
 
(一)学生分组对文章内容逐段设疑、释疑。(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作答) 
(二)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归纳。(老师出示投影,分别指明各层次学生答复) 
[投影四]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二段中: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② 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③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④ 原因何在? 
3、第三段中: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② 战争结果如何? 
③ 为什么? 
明确: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① 第二段中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板书) 
② 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③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板书) 
④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 ① 第三自然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