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的经济现象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的国家十分富有,但人民却很贫困”。从 17世纪的西班牙,到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一些海湾产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导致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而出现停滞。然而,恰恰正是制造业及其具有的正外部效应,才是长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和必要基础;制造业普遍缺乏、经济活动集中于初级产品生产的资源国也就必然摆脱不了增长乏力的困境。
Sachs和 Warner〔2001〕进一步检验了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即丰裕的自然资源主要通过挤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活动来阻碍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的间接传导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使得当地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从而使人们无视良好的经济管理、社会平等以及有效率的政府机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这也导致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并减弱人们对投资、高级劳动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策略的需要。其次,本币升值会损害制造业并且导致出口结构向资源密集型产品倾斜。结果,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往往会面临制造业和其它非原材料产品出口的减少,而这些产品都具有技术溢出和“干中学”的特征〔Sachs et ,1999a;Gylfason 2001〕。最后,自然资源也会吸引潜在的创新者在资源部门工作从而挤出企业活动和创新行为,造成资金从研发部门向初级产品部门的转移〔Sachs and Warner 2001〕。
针对国外的的理论成果,国内学者结合本国实情也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这里提出如下代表性人物:
徐康宁对与“资源诅咒理论”的研究在国内算是第一人了,并在《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一文中,利用1995-200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鉴荷兰病模型方法对采掘业的资本以及劳动力投入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中,他们主要用采掘业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比重来表示资源丰裕度,从而间接研究丰裕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采掘业扩张确实导致经济衰退,这种负面影响主要通过资本转移渠道来实现,同时劳动力转移渠道也起到了抑制经济的作用,但是显著性要低很多。同时他们还通过研究山西的典型案例发现,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制造业衰退和制度弱化是导致该省经济衰退的主要传导渠道。借鉴国外学者的模型使用同样方法做同样类型的研究的学者还有李天籽《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韩亚芬、孙根年和李琦三人的《资源经济奉献与发展诅咒的互逆关系研究》、邵帅和齐中英的《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
——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等。
然而,鲁金萍在《广义“资源诅咒”的理论内涵与实证检验》一文中,提出了“广义的资源诅咒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的原因不仅仅是对自然资源禀赋的研究,而主要是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资源的快速枯竭所导致的〔如下列图“广义的资源诅咒理论的模型”〕。并且,梁玉洁和黄念兵在《资源诅咒还是制度诅咒?》一文中提出“之所以出现所谓资源诅咒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现资源诅咒地区的经济文化或制度缺陷”。
“资源诅咒”的成因解释及对策建议
1.“中心-外围”理论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大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