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正文】有关国家竞争力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的演化修正过程,测度方式也与时俱进。古典经济学者主要以资源拥有数量衡量或比较国家间竞争力,早期的比较优势理论即在于尝试阐释国家间如何竞争。然而,经济学家渐渐明白仅靠资源拥有量的比较并不足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进入20世纪,从熊彼特到波特等更多学者的理论贡献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竞争力的意义。一、当代关于竞争力问题的各种学说(一)创新说熊彼得()在1934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的产生离不开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若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察觉新的竞争趋势,最先发明创新的企业可能因此改写彼此的竞争态势。新技术、客户新需求、新的产业环节、压低上游成本、政府法令2规章的改变等都是造成竞争优势改变的因素。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波特教授也很看重创新在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时所扮演的角色。他所谓的创新不仅指技术上的改善,而且指做事方法的改进,比如新的促销方法、新的组织方式。一个企业在竞争对手没有觉察的情况下,首先采用创新观念,很可能由此而改变双方的竞争优势。波特认为,进入国际市场中进行竞争的企业,在创新时必须同时考虑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如果企业过份拘泥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会损害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于国内市场上的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而且,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厂商创新压力较小,创新的意愿也较弱。需要指出的是,波特教授在竞争力问题研究方面更大的贡献则是其钻石理论。(二)钻石体系说波特的“钻石体系说”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因素、需求条件、支援与相关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机会变数与政府等因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由于波特把上述要素罗列为类似钻石的菱形图形,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菱形理论”。波特认为,充沛的天然资源是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他也承认,国家缺乏某些生产因素时,这种不利现象也可能转换成产业升级的动力与压力。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要素是国内市场需求。在波特看来,国内市场大小与国家竞争优势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相反,如果能激发企业竞争,抢先发展高级与3精致的产品,领先国际市场声势,本国市场即使规模不大,照样可以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三个关键要素是支援性与相关产业的表现。产业能够体系化,不但有彼此拉拔效果,甚至能转换成其他国家无法仿效,也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第四项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策略、结构与同业竞争。企业是创造国家财富的基本单位,企业体也是民族性的展现。民族性格不同,企业经营与竞争的形态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机会变数是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机会的来源可能是自然演化的,也可能是由一个偶然的事件促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捕捉稍纵即失的机会。最后一项可变因素是政府。过分的干预和极度的放任是不可取的两个极端,合理的选择应该是以产业政策等方式适度的介入。波特认为,由产业国际竞争力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