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佗导引术华佗导引功 3 篇
导指导气 , 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可见,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也是气功中的动功之一,与
现代的保健体操相类似。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华佗导引术华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 其术式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 多为徒手操练。 图傍注有术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猿、猴、龙、熊等式,与五禽戏相近而仅缺鹿戏与虎戏。 原无图谱名,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 [1]
三国时期的华佗把导引术式归纳总结为五种方法,名为五禽戏,即虎戏、鹿
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且简便易行,对后
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 但华佗的五禽戏业已失传, 后人南朝梁时陶弘景
《养性延命录》 记有华佗五禽戏, 模仿虎、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形态,
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
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 明人周履靖在所著 《赤凤髓》和《万
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 减少动作难度, 并与行气相结合, 除了文字说明外,
还绘制出程式图谱。 清人更于五种术势之外, 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
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可见五禽戏对后世影响之大。
东晋葛洪《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 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 对狼踞鸱顾、 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 。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篇记有天竺国按摩法、
老子按摩法,虽题名按摩,实为导引。其中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势) 、天竺国按摩法(共十八势)和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所记养生操(共十七势) ,都曾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 前二者还被明人高濂收载于所著 《遵生八笺》之《延年却病笺》中。
唐代还出有导引专书 《太清导引养生经》,其中收载有赤松子导引法, 宁封子导引法,虾蟆行气法(为行气与导引相结合) 、彭祖卧引法、王子乔导引法、道林导引要旨等多种,皆详载具体作法,或十势或数十势不等。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卷三十六又收玄鉴导引法, 除具载十三势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势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贯著《保生要录》 ,分养神气、调肢体等六门,调肢体门提出小劳术导引法,简便易行,为后世所推崇。宋人托名许真君之《灵剑子》,有《导引势第八》载导引十六势,写明每势补益某脏腑,于何季节施行。
以上诸书所记导引法,可谓千姿百态,式样繁多,为我国导引术之一大宝库。
约北宋末出现的八段锦,也曾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其术势口诀(八句) ,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 《道枢》所记录。其后称名许旌阳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将其口诀整饬为句子整齐而有韵的八句。 《修真十书》卷十九除所记口诀为三十六句(有韵)外,又记八段的具体作法,且绘制术势图像配于每段之下,称名钟离八段锦法。 [2]
至清代,《易筋经图说附录》再将《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之口诀进行修饬,成
为更加通畅易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