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论文课堂提问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课堂提问论文:课堂提问的“给力”策略
摘 要:课堂提问要想问得好,就要在提问的内容、方式、技巧等方面讲究策略。教师在提问问题、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上都要“给力”,才能使课堂提问有效、高
小学数学论文课堂提问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课堂提问论文:课堂提问的“给力”策略
摘 要:课堂提问要想问得好,就要在提问的内容、方式、技巧等方面讲究策略。教师在提问问题、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上都要“给力”,才能使课堂提问有效、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给力策略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西方学者德加默的这一观点,道出了提问在课堂有效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数学课堂提问要运用哪些“给力”策略呢?
一、提问的问题“给力”
课堂提问,对于同一教材内容,可以设计的问题很多,这就需要精心设计问题。
。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要奋力达到的预期效果。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载体,教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分桃子”,这节课学习的是除法。教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1根无论分给谁就不是平均分了。
生3:3只小狗平均分20根骨头,每只小狗分到6根后,还剩下2根。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3:还剩下2根无法再让3只小狗每只再分到1根了。
“分物”有随意分与平均分;平均分中又有刚好分得完的(没有余数的)与不能刚好分完的(有余数的)。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厌其烦地问“你为什么这样分?”这个问题,就是为了突破有余数的“平均分”这一教学难点。
除围绕上述内容设计问题之外,总的还要求问题要灵活应变,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只有灵活应变的提问,才能适应动态生成的课堂。
二、提问的方式“给力”
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特长,采用符合自
己特点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法和手段,有些提问技巧也是可以借鉴和遵循的。
。
沟通式提问就是抓住知识的本质与核心,围绕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提问,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例如,教学
“比的基本性质”归纳定义后,教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提出这样的问题:
提问一: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二:根据“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再联系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说明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问题不仅揭示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关系,沟通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
渐进式提问就是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推导小数乘以小数计算法则的过程,可以这样渐进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