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题规划》文本(共34页).doc

格式:doc   大小:195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题规划》文本(共34页).doc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2/3/2 文件大小:1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题规划》文本(共34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
(2004年6°55 '—26°33'之间;海拔高度一般在1100—1400米之间 ,分东西两部分环抱省城贵阳,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为869平方公里,,辖6乡(其中2个民族乡),5镇,2个街道办事处,104个村民委员会,32个居民委员会;,。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布依、水等民族。
第八条 社会经济现状
乌当区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强区(县)之一,是贵阳城市片区规划的9个组团之一,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和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境内。乌当是一个以发展城郊型农业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农业区。2003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2.5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47亿元,GDP增速全贵阳市排名第二,连续两年增速高于20%。在全省第一轮建强的20个县(市、区)中,综合排名第四。
第九条 旅游业综合现状
乌当区的旅游业,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已初见成效,一个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和观光农业连接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沐浴、医疗保健为一体的,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格局开始显现出来。
第十条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
本规划所指乡村旅游的内涵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系列特殊旅游活动(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2) 农事劳作,与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相结合的一些参与性较强的农事活动;(3)农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风土人情。
第十一条 乌当区乡村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
乌当区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正在形成以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为突出特色。
乌当区乡村旅游初步呈现多样化立体化发展的的良好局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香纸沟为代表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推动了乌当区旅游业的发展;
(2) 以阿栗杨梅园、永乐桃园为代表的高科技农园成为旅游的亮点,使开发区农业旅游日趋成熟;
(3) 以渔洞峡城郊型“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长盛不衰;
(4) 以永乐山庄、圣地庄园和柏阳山庄为代表的休闲山庄;
(5) 以杜寨、上卡堡苗寨和岩底苗寨为代表的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
(6) 民俗节庆。本区举办了三月三、六月六、米花节、稻花节等民族民间节日,还有阿栗杨梅节、永乐桃花节和柏杨村莲藕风情节等;
(7) 农业新村。如永乐的桃园新村。
第十二条 乌当区目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乡村旅游理解不深,概念混乱;(2) 规划控制不力; (3) 产品粗糙加工与粗放经营较明显; (4) 乡村旅游消费表现出初级化特征; (5) 家庭旅馆未能实现良性发展; (6) 乌当国家农业高科技园区旅游开发滞后; (7) 乡村旅游人才匮乏; (8) 知名度不高。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SWOT分析
第十三条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由于本规划是在《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乌当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对乌当区乡村旅游开发所做的专项规划,其涉及的旅游资源均在以上两个总体规划中进行过评价,本规划不再重复。只是做一般的定性描述。
,植被丰富,特色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特色浓郁,底蕴深厚,有待发掘;
,特色突出,多姿多彩;
4.“农家乐”大多与景区景点相匹配;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第十四条 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es)
(1) 丰富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 (2) 村寨民族文化优势; (3) 众多景区依托的优势; (4) 地缘优势; (5) 区内交通发达的优势; (6) 客源优势; (7) 经营优势; (8) 经济优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