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不抵抗”思想及其根源.pdf

格式:pdf   大小:1,01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不抵抗”思想及其根源.pdf

上传人:小泥巴 2016/10/22 文件大小:10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的“不抵抗”思想及其根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责任问题,很长时间内,主流史学界人士都认为是蒋介石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其主要依据是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铣电"强调“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利弊冲突”。然而时至今日,该电文也未在大陆和台湾现有的档案中查到。而随着新史料的发掘,更多学者将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归于张学良,从而弱化了过去一边倒式的蒋介石不让抵抗的观点。至于张学良为什么下达“不抵抗"的命令,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张学良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笔者对此并不赞同。事实上,九·一八事变前后,“不抵抗”一直是张学良对日的主导思想。一、错误估计形势只是托词|‘不抵抗‘才是根本多年来,张学良者附巴“不抵抗”归因于错误地估计形势。1936年6月,张学良在<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中说,当时“没有把事变的起因和演变认识得清楚,把握得住”。1990年,张学良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1991年,张学良在同美籍华人历史学教授唐德刚做口述历史时候也提到:“日本人在东北同我们捣蛋不是第一次了,捣了许多年,捣了许多次了。”“南京事件也好,济南事件也好,都是大事化12,侨矗,,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年5月28日,张学良访美期间再次强调:“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f也1门扩大战争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那么,张学良是真的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吗?当然不是。九·—八事变是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一个必然结果。1927年东方会议召开,清楚地表明日本独占中国觊觎世界的战略意图。1928年,关东军策划皇姑屯事变,实际已经是九·一八事变的预演。1929年开始,关东军在长春、沈阳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进入1931年,演****频次大为增加。事变前—个月内,关东军进行包围沈阳城及东北兵工厂等军事演****甚至“在皇姑屯一带进行街市战斗演****交通断绝,华警惧惹日军,不敢干涉”。张学良不断收到东北军大员、公安警察的报告,也得到满洲特科提供给东北当局“日军有近期‘动手’迹象”的情报。所以,对于日本侵略形势,张学良可谓心知肚明。九·一八事变当夜,张学良召集北京的东北军重要将领开会表明:“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这次挑衅的举动来势很大,可能要兴起大的战争。”9月20日晚,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会见外国记者时还在强调:“此事发生,在日本已有数星期之煽动?一余窥透日军拟在满洲有某种行动后,即下令部下倘遇日军进攻,中国***不得抗拒,须将军械子弹存^库房。当日军进攻消息传来万方数据时,立时又下令收缴军械,不得作报复行动。”这里,张学良承认自己事变前已“窥透日军拟在满洲有某种行动”,并下令“不得抗拒”。所以,张学良的“不抵抗”不是对当时形势的判断错误,而是下定决心“不抵抗“。笔者认为,张学良在九·—八当夜没有看清形势之说,姑目可以原谅误以为是日军的又一次挑衅或者演****但是他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图谋早就了然在,厶的情况下不做战争预案,已经犯了兵家大忌,所以错误估计形势之说难以成立。丧城失地的形势明朗之后,张学良依然以“不抵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