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8 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那么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展 呼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 :可以转动,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那么上升。
2
、显微镜下的物像呈倒像。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往哪偏,玻片就往哪移物像可到视野中间。〔如:物像偏向左上方,玻片就
移向左上方,因为物像呈的是倒像〕
3、显微镜 放大倍数 等于物镜倍数 与目镜倍数 的乘积。放大倍数 越大,看到的 细胞数量 越少,放大倍数 越小,看到的细胞 数量
越多 。
4、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应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 物镜 ,目的是 防止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
5、观察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同时睁开,便于绘图。
6、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 右握左托略偏左
〔 左 眼看 右 眼睁,便于画图〕
②对光〔保证光线通路的畅通:光→
反光镜→ 通光孔 → 物镜 → 目镜〕
〔成功的标志:在
目镜 中看到 白亮的 视野〕
③观察:镜筒先降后升
〔降时眼看
物 镜:防止物镜撞破
玻片标本 ;升时看
目 镜〕
④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不要对着
通光孔 并把镜筒 降到最低处
2
、显微镜呈的是 倒像 ,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3
、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构造是:
反光镜 、 遮光器
4
、显微镜的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
5
、在移动玻片标本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本着:
偏哪往哪移 的原那么。
6
、观察时应先用 低倍镜 再用 高倍镜 ,低倍镜的优点:视野
亮 ,细胞数目
多 〔规律: 小亮多,大暗少 〕
7
、标本颜色越深,用
亮 视野〔既:
大 光圈、 凹 面镜〕;颜色越浅,用
暗 视野〔既:
小 光圈、 平 面镜〕
8、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三个部位: 目镜、物镜、标本 。判断方法: 转动目镜可判断是否在 目镜 上,移动标本可判断是
否在 标本 上,假设都不动,那么在 物镜 上。
第二节 植物细胞
1、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薄而透明 ,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涂片、装片 。切片 ( 切取的薄片制成 ) 、涂片〔经过涂抹制成〕、装片〔撕
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
2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 载玻片 和盖玻片 。
3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