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2/3/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拟好复习,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精益求精,争创优秀。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3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本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