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第一页,共19页幻灯片
一、过敏性休克
概念:
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水样鼻涕、声音嘶哑。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
是本症最多见的症状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临床表现(5)
第八页,共19页幻灯片
(三)循环衰竭表现
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塞(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致多系统脏器的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
(四)意识方面
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出现抽搐、肢体强直等。
(五)其他症状
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临床表现
第九页,共19页幻灯片
病理表现
因本病而猝死的主要病理表现有:
急性肺瘀血与过度充气、喉头水肿、内脏充血、肺间质水肿与出血。镜下可见气道粘膜下极度水肿,小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及肺间质内血管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约80%死亡病例并有心肌的灶性坏死或病变。脾、肝与肠系膜血管也多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病例还可有消化道出血等。
第十页,共19页幻灯片
四、诊断
诊断依据
。
、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恶心、呕吐。
,血压下降。
、荨麻疹
本病发生很快,因此必须及时作出诊断。凡在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或蜂类叮咬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而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故在诊断上一般困难不大。
第十一页,共19页幻灯片
五、救治方法
治疗原则:
就地抢救: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
分秒必争;
就地抢救,转危为安;
且忌转送患者。
第十二页,共19页幻灯片
抢救措施
(一)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进入并移走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病员采取休克卧位,吸氧并保温。
第十三页,共19页幻灯片
抢救措施
(二) 给予抗过敏药物 ①肾上腺素为首选药物,通过a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恢复血管张力和有效血容量,同时通过B受体效应缓解支气管痉挛,阻断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炎症介质释放,%~,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直至脱离危险期。 ②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点。 ③ 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肉注射。
第十四页,共19页幻灯片
抢救措施
(三) 抗休克治疗 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遵医嘱应用晶体液,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点。 ②升压: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用去甲肾上腺素1~2ml,或多巴胺2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00ml,静脉输入。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30~40滴(小儿酌减) ③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的计量加糖液内静点。 ④针刺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
第十五页,共19页幻灯片
抢救措施
(四) 呼吸受抑制时 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肌肉注射;急性喉头水肿影响呼吸甚至窒息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如出现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准备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或借助人工呼吸机被动呼吸。(五) 心脏骤停时 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第十六页,共19页幻灯片
抢救措施
(六) 肌肉瘫痪松弛无力时 ~(哮喘时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