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奥陶纪-早志留纪地质事件记录.pdf

格式:pdf   大小:67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奥陶纪-早志留纪地质事件记录.pdf

上传人:511709291 2016/10/25 文件大小:6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奥陶纪-早志留纪地质事件记录.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曾令森¨,胡古月2’1)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青藏高原是由“多陆块、多岛弧”组成,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记录了“多洋盆、多俯冲、多期碰撞和多期造山”的动力学作用过程(Hsueta1.,1995;YinandHarrison,2000),又称为“造山的高原”(Dewey,eta1.,2005;许志琴等,2006)。现有数据表明,自~750Ma以来,喜马拉雅陆块与冈瓦纳超大陆的微陆块(拉萨、羌塘等)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Hodges,2000;YinandHarrison,2000;Stampflieta1.,2002;Gehrelset2003&201l:Yin,2006)。这些事件包括(1)>510Ma,泛非造山作用;(2)510~480Ma,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过程中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3)大陆裂谷作用,拉萨南缘和南羌塘内部形成了370~340Ma碱性花岗岩;(4)冈瓦纳超大陆内微陆块之间的碰撞,如~210Ma南北羌塘碰撞,和、240Ma南北拉萨碰撞;(5)班公湖一怒江洋的早中生代俯冲作用及随后拉萨和羌塘的拼贴和碰撞;和(6)中生代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随后的~50Ma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作用。如果喜马拉雅造山带经历了典型的威尔逊循环,那么在寒武纪一奥陶纪原特提斯洋俯冲作用和石炭纪大陆裂谷作用之间缺少一期重要的构造过程,即在奥陶纪一志留纪之间冈瓦纳大陆北缘是否存在碰撞作用?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的观测结果:(1)特提斯沉积岩含大量年龄为460-410Ma岩浆或变质成因的碎屑锆石(a1.,2008;Gehrelset2011);和(2)喜马拉雅造山带高级变质岩变质矿物中常见时代为志留纪的组分,如石榴子石中包裹U—Th—Pb年龄为420~400Ma的独居石(a1..2007)。另外,在羌塘地体内,(1)中部曰湾茶卡组的碎屑锆石包含有加里东期的年龄段,和(2)龙木错以东的五指山等地发现中上泥盆统不整合于奥陶系一志留系之上(夏军等,2009)。这些奥陶纪一志留纪构造热事件的发现,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型,获取新数据,确定该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修正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构造演化模型。1地质背景喜马拉雅造山带呈E—w向弧形展布,自北向南依次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部发育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高喜马拉雅带结晶岩系、低喜马拉雅岩系和次喜马拉雅岩系。它们之间的界限分别为藏南拆离系、主中央逆冲断层、主边界逆冲断层。在北喜马拉雅穹窿内,断续分布着一系列串珠状穹窿,在中国境内从西到东依次为:纽库、马拉山、波绒、夏如、琐作、拉轨岗日、麻布加、萨迦、康玛、然巴、雅拉香波等。所有穹窿总体上显示了相似的特征,核部由高级变质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边部被浅变质或未变质的特提斯沉积岩系环绕,两者之间的接触关系为韧性拆离断层。在高喜马拉雅带内,淡色花岗岩带东西向延伸约两千余公里,侵入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或卷入藏南拆离系下部宽阔的剪切带内,呈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