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文档名称: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27KB   页数:9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3/4 文件大小:1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一(转)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和鉴赏(6题27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
默写时要注意:
(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妙,表达对世俗和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部分)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和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比照夸大比较)(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比照渲染衬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和近观结合,仰视平视和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上下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和实写;
2.运用详细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比照夸大比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比照渲染衬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构造(构篇)方式
比照,前后照应,问和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幽默、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构造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根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2)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络上下文进展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3)一定要利用好最后一道题目,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假设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那么除外)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假设);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