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10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蓝天 2022/3/4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复****提纲
第18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概况
战役
时间
战争双方
战争特点
战争结果
战争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础。
【训练题】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
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贷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南京是六朝古都,举出在南京建都的朝代?
3、 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的五个统一政权?(名称、统一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4、 列举五个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第20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
2、
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和民族的融合
所属民族部落:鲜卑族的拓跋部 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386年) 建立者:拓跋珪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统一北方的时间:439年 统一北方的意义: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北方民族大融合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俗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原因:①平城地区干旱,农业不发达,生产的粮食无法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统治中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意义:①推动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
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3、
②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④为孝文帝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原因)、措施和意义
背景(原因):①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措施:①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姻:
用汉制:
学汉礼:
☆☆☆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官制、
学****汉族礼法,
意义: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北朝政权的更迭
4、
北魏一一东魏和西魏一北齐和北周
律令
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②加速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③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训练题】 ☆
1、小刚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了北魏迁都后的洛阳城。在那里小刚与一位自称是北魏史官的人交谈起来, 但小刚很快发现这个人是个骗子。请找出"北魏史官”谈话中的四点错误并改正。
小刚:"老先生,您能给我介绍一下魏国的历史吗?”
魏国史官:“当然可以,我可是魏国的活历史。魏国的祖先是匈奴族人,后来统一黄河流域,并定都于咸 阳。但是咸阳不利于魏国的发展,为了便于魏国统治江南地区,皇帝将都城迁到了洛阳。我们大多信仰道教, 所以洛阳的道观数以千计,并修建了一些石窟艺术。”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2、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