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诗词中的科学.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中的科学.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3/4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中的科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中的科学
 
  诗歌是表达人们感知的韵文,可读可咏。或许在没有文字之前,就已经有了诗歌。一部《诗经》已经说明了问题。从古到今,诗人与诗歌真如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诗人当中有贫民、文人、官员等等,当然也有科学家。而诗歌当古诗词中的科学
 
  诗歌是表达人们感知的韵文,可读可咏。或许在没有文字之前,就已经有了诗歌。一部《诗经》已经说明了问题。从古到今,诗人与诗歌真如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诗人当中有贫民、文人、官员等等,当然也有科学家。而诗歌当中的题材也是各色各样,五花八门,当然也包括科学内容。所以,诗歌与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
古典诗词中有科学,是指用我们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来,具有某种科学内涵的科学现象。因为认识的局限,古人在诗词中直接描写科学现象和科学事物,是少之又少的。我这里谈的实际上是古诗词中的科学现象。
  至今已经有不少的作者谈到诗歌与科学的各种关系,本人也想在读诗之余,将偶有所得,聊记几笔,书记于此。滥竽充数,遗笑大家。   一、力与美、动与静、进与退、行与停
   敦煌曲子词·浣溪纱: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青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首词是描写船行水上,船与水、船与风、船与棹、船与人、船与山的关系的一幅风景画,也体现出诗人观察自然的深刻的洞察力。
  首先,船与风,风推船行。即使“柔橹不施停却棹”,有风,船仍然前行。
  其次,船与棹,“举棹”船行,这是“力”的作用,“停棹”前行,这是风的作用。
  (三),船与山,“青山恰似走来迎”,人在船上,船行不觉,似青山扑面而来,但是,“子细看山山不动”,这才想起,山不会动,是船在行。这一物理学上的相对运动,描写得多么生动,多么自然。
  (四),船与人,全篇不见人字,但处处体现人在。全诗是人在动作,是人在观察,是人在体会,是人在发出感慨。
  这首词的作者不知是谁,但无法掩盖这首词的文学风采和科学价值,诗词表现的力与美、动与静、进与退、行与停之间的关系,十分精彩,耐人寻味。科学原理的艺术表达,这首词可为代表。

二、再说山与船  山与船,山与水,船与水,这些物体的相对运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发现,并在诗文中出现,吟咏不绝。
  北宋大文学家、大诗人苏轼,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