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白僵蚕的医疗作用 中药僵蚕加减治病的六个有效验方.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僵蚕的医疗作用 中药僵蚕加减治病的六个有效验方.doc

上传人:探春文档 2022/3/5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僵蚕的医疗作用 中药僵蚕加减治病的六个有效验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僵蚕的医疗作用 中药僵蚕加减治病的六个有效验方
白僵蚕中药化学成分 【功能与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颔下淋巴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在生物防治中白僵菌目前已面为真菌中治虫效果最好的农药之一。其孢清窍,清阳不舒之头痛或偏头痛。症见头痛昏重,其痛或偏左、或偏右、或痛连及目眶、齿龈,时发时止,发作时痛势较剧。 【制法】将白僵蚕适量研成细末。每服前先取葱白、绿茶各6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O分钟,去渣,兑入药末6~12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分2~3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表虚多汗者忌服。 【按语】本方见《太平圣惠方》,用治“偏正头风并夹脑风,连两太阳穴痛”。方中白僵蚕为蚕蛾科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性味辛咸、平,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药理研究:白僵蚕具有抗惊厥、催眠、抑菌、降胆固醇、抗癌等作用,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解(节)功能。葱白性味辛温,功能发表、通阳、解毒,张元素说它“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治伤寒头痛如破”。配以“降火”、“清头目”的茶叶,共奏祛风除痰镇痛之效,治疗因风寒久留、结而成痰、阻于手三阳经脉而成之头痛,确系佳剂。 【出处】《百一选方》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 【功用】祛风散寒,化痰止痛。 【主治】风寒头痛,其痛或偏一处,或满头作痛,其痛如收引,得热则减,遇阴逢寒则加重。 【制法】按原方用药比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10~15克,加茶叶末6克,置保温瓶中,用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O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每日1~2剂。 【宜忌】非风寒所致者不宜用。 【按语】此方出自《百一选方》,用治头风。方中白僵蚕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玉揪药解》说它能“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治头痛胸痹”;《医学启源》谓其可“去皮肤间诸风”。现代药理试验:人工白僵蚕煎剂有抗惊厥和催眠作用,并认为抗惊厥的成分是草酸铵。临床用其制剂——“脱脂僵蛹片”治癫痫有效率达77%。高良委性味辛温,功能温胃、祛风、行气、止痛,《本草求原》称它能治“头痛,风冷痹痛”。茶叶功能清头目。三者相伍,是治疗风痰头痛的有效方剂。 配方:天麻15g,钩藤15g,法半夏15g,丹参15g,白芍15g,泽泻15g,僵蚕12g,陈皮5g,甘草5g。
加减:口干者加菊花15g,生地黄30g;头痛者加石决明30g;胸嗡者加柴胡10g,积壳15g;寐欠宁者加麦冬15g,山茱萸15g;颈椎病者加葛根20g,怀牛膝15g;高血压者加杜仲20g,桑寄生30g;脾虚者加党参30g,茯苓15g; 血虚者加当归15g,熟地黄30g。
水煎服,每日1剂。 配方: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丹参20g,川芎6g,地龙10g。 功能:化谈通络、软坚散结、清热熄凤。 主治:恼部肿瘤。 用法:每剂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次,共600ml,日服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白僵蚕30克,清水滚化,稍温,频洗患处数次,如汤冷,将原汤再温再洗,即愈。 治脚气,用晚蚕砂以米醋拌炒,令热,棉絮包熨之。 原料:白僵蚕30克、好茶末30克 制作:白僵蚕30克为末,放碗内,倾沸水一小盏,盖定,临卧温服。又米白糖500克,猪板油120克,雨前茶60克,水四腕。先将茶煎至二碗半,再将板油去膜切碎,与糖一起加入茶中,熬化听用、每次用白滚汤冲数匙服之。 服法:一日数次。 功效:消厌止咳,喉痛如锯,不能安卧。 处方:炙僵 蚕10 g,全蝎5 g,地龙10 g,蜈蚣1条,白附子10 g,制南星10 g,天麻10 g,白蒺藜10 g,赤芍、白芍各10 g,龙骨、牡蛎各30 g,夜交藤10 g,合欢皮10 g,炒枣仁1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甘草6 g。7剂后,面肌抽搐有所减轻,头昏心悸及睡眠状况有所改善。遂将原方中炙僵蚕、白附子改为5 g。5个疗程后,面肌抽搐诸症消失,随访1 a未见复发。 健脾除痰,合全蝎、僵蚕以熄风通络解痉。 阴痫多呈小发作症。癫痫小发作多见于小儿,为短暂的意识丧失、眼神一时发呆、直视或头向前倾。治疗时以熄风止搐、活血通络为主。 方药:钩藤5g,法半夏3g,,南红花5g,桃仁3g,天麻6g,僵蚕6g,生侧柏叶10g,珍珠母10g,煅牡蛎9g,茯苓9g,半夏9g,陈皮6g,胆南星9g,炒白术6g,知母5g,当归6g,龙齿10g, g(冲服),本方主要用于理气健脾,豁痰熄风。若头晕目眩重者,加天麻以疏肝风;夜寐汗出者,加糯稻根、小麦、龙骨、生牡蛎敛液止汗、滋阴潜阳;胃不思纳,加厚朴花、佛手、荷梗以调和胃气。 如发作频繁,发病前惊恐烦躁,舌淡脉细者,常用柴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