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幼儿园教育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儿园教育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docx

上传人:爱的奉献 2022/3/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儿园教育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
【摘要】独生子女的传统教育观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借鉴他人经验尝试进行了几种适合本园实际的混龄活动模式。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就感。
2.观察为主,适时介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
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
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 因此,观察幼
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是有效指导的策略之
一。
案例:让你也多抛一次
大班的多多通过自由结对找到了小班的兰兰,玩起了
百格棋。不一会儿,传来兰兰的哭声,只见多多在用手帮兰
兰擦眼泪, 我正想走近去问个究竟, 只听多多不停地解释着:
“刚才我让你抛色子你没听见,所以我才多抛一次的。 ”见
兰兰还哭不停, “别哭了,别哭了,那让你也多抛一次,可
以吗?”多多一边说一边瞄了我一眼,兰兰一听真不哭了。
于是我向多多伸了个大拇指,多多又开心地与兰兰玩在一
起。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些解决小问题的能力,多次的混龄
活动中他们也有做哥哥姐姐的责任感,教师观察在前,给孩
子自行解决的时间,适时介入或是无声的暗示,都给了孩子
一个积极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
升。
3.引导为重,惯于抛接
维果斯基提出个别化促进的最佳时机就在于每一个幼
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内。不经意间的“教和学” ,使异龄之
间在相互挑战,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积极建构异龄之间的
社会性。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就是为混龄幼
儿之间搭建了“桥梁” ,让异龄间的幼儿知识互通。
案例:牙齿的“秘密”
今天,混龄活动中柯竺邀请孙天麟哥哥来到了娃娃家
玩,看到了哆啦 A 梦,柯竺说: “他的牙齿真脏,我要帮他
刷刷牙。”于是就拿起牙刷像模像样地给哆啦 A 梦刷牙,孙
天麟看了偷偷地笑起来。于是我凑上去问孙天麟: “你有什
么不同的想法?”孙天麟忙说: “他的刷牙方法不对,应该先刷上面,再刷下面,最后刷两边。 ”说完,就直接给柯竺示范起来。”这时我忙转向柯竺: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知道该怎么刷了。 ”柯竺立马拿过哥哥手上的牙刷,按照大哥哥的方式刷起来。
不同年龄孩子的知识、经验存在一定差异,介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活动中我始终以“支架”的形式,把大年龄孩子的球抛给小年龄孩子,把小年龄孩子抛给大年龄孩子,这样既锻炼了大年龄孩子,让他们更自信,又启发了小年龄孩子,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了经验。这样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远比教师组织一个“关于刷牙”的集体教学活动或是教师的单方面指导有效。
4.评价为辅,形式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
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
慎用相对比较。 ”混龄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评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