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稻草人》课外拓展-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稻草人》课外拓展-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doc

上传人:qnrdwb 2022/3/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稻草人》课外拓展-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家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家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不过,尽管如此,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品行端正,母亲心地仁慈,尽心持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可以飞黄腾达、荣宗耀祖。叶仁伯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场识字、练字,到六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经常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兴趣性。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可以背出很多。尤其是儿歌,形象生动,想象奇妙,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他时常挂在
嘴上哼唱,唱得眉开眼笑。如“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摇呵摇,摇到外婆桥,,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等等,实在富有情趣,难怪叶圣陶乐得心动神摇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戊戌变法后的那一年(1899年),叶圣陶六岁的时候,父亲送他进私塾读书了。塾师是当地有点名气的黄先生,文笔很好。叶仁伯把儿子托付给这样一个远近知名的长者,是非常放心的。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放学回家后就催促他复习功课,还要背书,立下了“弗熟不得进膳”的家规。所好叶圣陶学忆力又强,并没有出现因书背不出而吃不成饭的事情。在黄先生那里,叶圣陶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过了一年以后,叶圣陶又到了悬桥巷东南端的顾家花园,跟随一位名叫张承胪(字元冲)的老先生读《四书》、《诗经》、《易经》。张先生教书,认真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对学生督责极严。他规定学生对所学内容要读熟背诵,,用心读书,背诵都能上口。(精品文档请下载)
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