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52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稿.doc

上传人:qnrdwb 2022/3/5 文件大小:2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2、教材地位和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那么是在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精品文档请下载)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进展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了直线、射线、,进一步学****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是学生下节课学****画准确的角的根底,也是学生进展角的分类和四年级下册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根底。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根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展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和单位、符号的根底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结实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根底。(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根据以上分析和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为:
通过自主学****观察,互相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理解角的计量单位。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展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和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才能。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展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和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本钱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老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教法和学法:
量角器的认识、用量角器度量角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究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容易到达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