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基于经验证据、建构理想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形成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科学问
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具有对探究的
方法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此维度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
交流等要素。
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
具有设计科学探究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
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
理信息,描述、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
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的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态度及责任心;具有探索自然的内在动
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善于反
思的创新精神,以及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尊重自然,遵守科
学伦理和道德规范。此维度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 等
要素。
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科学的
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乐于参与,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
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成果时,
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
120
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与原则
1.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
比较研究美洲、欧洲、亚洲、澳洲等若干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
的中学物理(科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系统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等内容,梳理其共性与特点,汲取其精华,使我台,具有当代国际视野。通过对我国各阶层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实地访
谈,以及对我国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研读,深入剖析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优势
及问题,使高中物理课程设计符合中国国情、接中学物理地气。
2.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注重课程的顶层设计,分别从“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
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课程内容
及学业质量标准等,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样的顶层设计,能有效引领教
师的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使立德树人的要求从课程结构到
课程内容得到全面落实。
3. 继承课改成功经验,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通过十年课程改革实践,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科学探究
等得到普遍好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应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
方面坚持已有的改革方向,并进一步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整体设计课程内
容与学业质量标准,调整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内容。充分汲取《高中物理课程
标准(实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4. 强调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满足多元发展需求
121
通过专题研究,梳理高中物理课程的核心概念,设计从初中到高中、从必修
到选修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进阶。在必修课程设计中,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
现代公民生活对物理科学技术的需求,加强现代科技的融入,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在此共同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构建选修课程Ⅰ和选修课程Ⅱ,
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应用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联系,以满足学生的多元
发展需求。
(二)结构及特点
高中物理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Ⅰ系列和选修Ⅱ系列构成,图 1 展示了高中
物理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主题等。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普通
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含必修 1 和必修 2 两个模块。选修
Ⅰ系列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由选修 1-1、选修 1-2
和选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