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唐雎不辱使命PPT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8页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经西汉末年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载录了战以君为长者
这样
….的样子
用
凭
因为
把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8页
整体感知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结构分析
课堂
第一段
延伸思考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8页
整体把握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 是怎样的?
4、你如何评价唐雎?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8页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 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4、你如何评价唐雎?
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大义凛然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8页
第一段分析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3、概括段意。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
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8页
第二段分析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继续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分析目录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8页
第二段分析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有恩于安陵君
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让安陵君扩大土地遭婉拒说是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8页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8页
第三段分析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8页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8页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8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第四段分析
分析界面
答案
答案
分析目录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8页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8页
思考、讨论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秦王最终不改变主意,唐雎会怎么做?为什么?
分析目录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8页
分析界面
课文结构
起因
愿终守之
使唐雎使于秦
高潮
故不错意也
轻寡人与
结局
长跪而谢之
以地易安陵秦王不悦
发展
非若是也
虽千里不敢易
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分析目录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8页
人物形象
问题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8页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