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局部。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叠构成,通篇用排偶句法,具有荀子散文的特点。?成相篇?是韵文,以六句为一章,头二句三言,第三句七言,第四、五句四言,第六句三言。采用民间说唱的形式。
韩非子
是战国后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
法家为了稳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所以提倡君权神圣,连尧舜汤武一起反对。自秦以后,历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建立,韩非的学说颇有影响。
、“楚辞〞、 ?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2、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称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汉代,辞和赋的概念混淆。
3、?楚辞?的主要形式是楚国民间的巫歌。
骚体
汉代辞与赋的概念混淆,后人为了把楚辞和汉赋区别开来,以?离骚?代表?楚辞?而称之为“骚〞,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
?九歌?
1、?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根底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2、?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每篇各主祀一神。其中有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和人们对神的礼赞,如?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有写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描写,如?湘君?、?湘夫人?、?山鬼?;?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或写离愁别绪或写同游九河的快乐,是很好的抒情诗;?国殇?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风格独特。
3、?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的关系。
〔补:?山鬼?写神女去同爱人相会,但爱人没有来。诗中极写女主人公相思、怨恨、疑心、忧伤的情绪。〕
?九章?
1、?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
2、?九章?中包括?惜诵??抽思??哀郢??涉江??橘颂??怀沙??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橘颂?外表咏物,实际是诗人的自赞。?哀郢?是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攻破后作,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诗中有深刻反映。〕
3、?九章?具有强烈的政治抒情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的结合,是 ?九章?的主要特色。
?天问?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
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
根本上是四言诗,通篇用诘问的语气,灵活多变。
?招魂?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是屈原放于江南时根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作的。
招魂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作语尾。
屈原采用民间招魂的形式,鼓励描写四方上下的险恶和故土居室、饮食、音乐之美,不仅赖以坚决自己不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