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2).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2).doc

上传人:upcfxx 2022/3/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比照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比照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课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构造.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精品文档请下载)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和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老师提名学生朗读。
三.研习课文一、二段
学生读毕。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口头翻译一、二段,(一人翻译时,其他三人注意纠错)每小组指定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本小组翻译时的困惑。(精品文档请下载)
老师根据学生提问进展讲解,强调重要词语。
分析文意:
(1)、考虑: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作者不是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设喻,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然后再从反面设喻,正如"源不深”不能“望流之远",”根不固"不能"求木之长”一样,”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接着,作者承接上文。提出人君假设"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无疑也不会成功".通过正反设喻,作者的本意也就十清楚确了,唐太宗如要稳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精品文档请下载)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就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点拨]这是因为作者要阐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承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根底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