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鸟》专题
班级 姓名
【学习目的】 
1. 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理解“鸟文化"的内涵.
2. 在观察中亲近鸟,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美的启示。
二、课堂助学
1.导入新课。
2。 出示学习目的。
3。 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闻雁》
(1)理解“鸿雁传书”: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精品文档请下载)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也听到了自远而近的归雁的悲鸣之声,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更不知道故土远在何处,归思之情无穷无尽。(精品文档请下载)
(3)通读全诗,说说此时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歌借雁抒情,表达了作者不尽的思乡之情。
(4)假设将诗歌后两句前置,和原诗有什么区别?
这样写的好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浸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精品文档请下载)
(5)比较:《寒塘》和《闻雁》的写法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吗?
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构造一样的,都是“思乡-闻雁",意境深远,引起遐思无限。(精品文档请下载)
《池鹤》
(1)最能概括“乱群鸡里有风标”句意的成语是:鹤立鸡群。这一成语的意思: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中显得很突出。(精品文档请下载)
(2)颔联“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写的是丹顶鹤的外形特征,?(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两句用了比喻和夸大的手法,将丹顶鹤的特征写得淋漓尽致。诗人将丹顶鹤的丹顶之红色比喻成朱砂,将鹤毛之色比喻成了白雪,用夸大的手法极言丹顶鹤的顶之红,,展翅之姿写得非常传神。(精品文档请下载)
(3)诗中“低头咋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洁身自好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4)颈联“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照的手法,为了突出鹤的清高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5)“诗言志”,“怅望青田云水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和情感?
不甘作“池中物”的远大志向,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有人说“怅望青田云水遥”中的“怅”字用得好,请你联络全诗,分析其妙处。
诗人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7)小结:白居易诗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