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对学生们敏捷的思维和广博的积累感到非常骄傲。
在教学孔子的志向时,如果仅仅就文字讲文字,依从书本上的介绍,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所以,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靠我的讲解,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让学生明白了孔子的这一志向实际上是一个拥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高远的志向。“和平”、“诚信”、“理想”,这不仅是孔子的理想,更是当时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共同的理想,这不仅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需要,当今世界更是需要!由此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目前幸福生活;倡导人与人之间要诚信;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教学为什么孔子听到颜回弹唱志向时“手舞足蹈”,我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而是引出了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让学生明白了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乐”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体现。孔子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他的个人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用舞蹈来表示对颜回的欣赏和喜欢。
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泗水河的景色有变化吗?为什么说春意“更”浓了?学生们在我的启发下各抒己见,有的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密切,情谊更浓了。”有的说“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些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还有的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孔子在弟子们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这春天里,种子开始萌芽,使得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精彩的回答令我惊叹,经过这样的想象,学生们拓展了思维,认识得到了升华。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我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感到很多遗憾。在突破难点上,虽然整堂课都贯穿始终,点滴渗透,但由于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个人理解有限,因此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深深地反思:如何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不仅让我的学生和古代的圣贤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收获颇丰,也让我懂得了学无止境、教学相长的道理。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二
《孔子游春》这一课生动描写了孔子带领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时光到风光秀丽的泗水河边游玩观赏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明理的丰富学识和大家风范,表现了孔子和学生间的真挚情谊。本文自然段比较多,比较散,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与弟子论水的第八自然段展开。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体会景色美;二是体会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的运用。最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来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开始抛下这个问题以为学生想象不出,可学生说得却非常得好,如有同学说“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容。”“流淌的小溪是她甘甜的乳汁。”“飘浮的白云是她洁白的裙子”“轻轻的薄雾是她神秘的面纱”等。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吃惊,他们的想象力竟然这么好!看来,学生都是有很大的潜能的,有很大智慧的,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