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86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沧桑一梦 2022/3/7 文件大小:8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拟
〔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2.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假设存在氢键,那么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
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4.手性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
5.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那么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HClO2<HClO3<HClO4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根本单元。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均摊法
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中学中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