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单片机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6,312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单片机知识点.doc

上传人:儒林 2022/3/7 文件大小:6.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单片机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单片机知识点
绪论
单片机定义:把CPU、寄存器、RAM/ROM、I/O接口等电路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单片机特点:体积小、功耗低、性价比高;数据大都在片内传送,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结构针,故寻址空间为64KB。
8051片内有4kB(0000H—0FFFH),其中特殊保留单元:
0000H—0002H 无条件转移指令(系统复位后PC=0000H)
0003H—000AH INT0中断地址区
000BH—0012H T0中断地址区
0013H—001AH INT1中断地址区
001BH—0022H T1中断地址区
0023H—002AH 串行中断地址区
CODE:程序地址空间(0000H-0FFFFH)
CPU的时序及辅助电路
两种形式:
内部振荡方式:MCS-51片内有一个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XTAL1和XTAL2分别是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放大器与外接晶振连接构成了内部自激振荡器并产生振荡时钟脉冲。
外部振荡方式:把外部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单片机内。
内部: 外部:

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振荡周期: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的振荡源的周期。
时钟周期:是振荡源信号经二分频后形成的时钟脉冲信号。
机器周期:通常将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指令周期:是指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指令周期通常含有1~4个机器周期。
若晶振为12MHz时,则:
振荡周期=1/12MHz=1/12μs=
时钟周期=1/6μs=
机器周期=1μs
指令周期=1~4μs
4、复位电路及复位状态
复位电路:单片机复位电路包括片内、片外两部分。外部复位电路就是为内部复位电路提供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而设计的。MCS-51单片机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两种方式。
复位后,P0—P3口输出高电平,初值07H写入栈指针SP,清“0”其余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PC。
只要RESET保持高电平,单片机循环复位,RESET由高变低后,单片机从0地址开始执行程序。
单片机复位不影响内部RAM的状态,包括工作寄存器R0—R7。
第四章:单片机编程语言基础
按照语言的结构及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种:
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0和1表示指令和数据的、最原始的程序设计语言。
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用助记符代替机器码表示指令和数据的、便于记忆和使用的、面向机器的专用语言。
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接近于人的自然语言,面向应用、独立于机器的通用语言。
第五章 定时器与计数器
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1、定时/计数器结构
结构:由计数器、计数信号源和计数控制三部分组成。
图中,TH和TL是计数器,数字信号的下降沿使其加1;两种计数信号源:系统时钟和引脚T输入的外部信号;其余为计数控制与状态。
2、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
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1、2,T0、T1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方式3,两个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不同。
方式0:13位计数器(结构图和上图一样,有13位计数器即T
L+TH位数)
方式1:16位计数器
方式2:可自动赋初值的8位计数器
方式3: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
定时/计数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1、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89H)
2、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88H)
定时/计数器的编程实例
1、定时/计数器常数的计算
(1)计数器初值的计算
把计数器计满为零所需要的计数值设定为C,计数初值设定为TC,由此可得到公式:
TC=M-C
式中,M为计数器模值,该值和计数器工作方式有关。在方式0时M为213;在方式1时M为216;在方式2和方式3时M为28。
(2)定时器初值的计算
在定时器模式下,计数器由单片机主时钟脉冲经12分频后计数。因此,定时器定时时间T的公式:T=(M-TC)T计数
上式也可写成:TC=M-T/ T计数
式中,M为模值,和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有关;T计数是单片机振荡周期TCLK的12倍;TC为定时器的定时初值。
2、定时/计数器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1】设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12MHz,利用T0
方式0产生1ms的定时,。
方式字:T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