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谈汉字的简化.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汉字的简化.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6/11/2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汉字的简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谈汉字的简化摘要: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且自古有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汉字简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客观、科学的看待他,更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目前繁简体并存、共用的现实,谋求未来汉字发展的正道。关键词:汉字;简化;繁体字;并存作者简介:聂琦(1991-),女,汉族,贵州省威宁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在2009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建议用十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前段时间,一条名为“简体字下,丢失了什么?”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邸北涑闪恕鞍?”――没有心,如何爱?“?x”变成了“义”――不讲道义,因为不关我事,“?H”变成了“亲”――不能相见,怎能相亲?再次把关于汉字繁简体的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生活中我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在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地区的缘故,繁体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关于繁简字的2利弊之争早已有之,近年来,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指责过激,认为汉字简化罪不可赦,不少人甚至把使用繁体字看做了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标准。这不禁引发了我对汉字繁简体的思考。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另外的几种古老的文字,如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死的文字,只有汉字沿用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从最早的整体图画中切分出个体来,经历了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的转变,他记录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语言承载能力太大,养成了中华民族的语素意识,他具有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优点,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汉字发展至今,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越简便越好,自古以来,他确实也是这样发展的。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统一,确立了小篆的文字规范,小篆比大篆已经有所简便,但在民间仍不普及,于是产生了书写更为快捷的隶书,而“隶变”也成为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而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都是在民众为了书写交流普及方便的强烈愿望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汉字在几千年中也一直沿着这个趋势发展,除了少数反而有繁化外,汉字在字体和字形上都是趋于简化的,笔画逐渐减少,结构更加简单,音义更加明确,这是由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汉字发展,他必定能简化出一套完美的汉字规范。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的欺辱改变了这种状况,积贫积弱的中国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现状,普及大众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成3了当务之急,而对汉字的改革,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汉字简化运动。1956年政府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就是后来所称的“一简”,这次简化以“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为原则,凭借其强大的行政推动力,一出台便受到各方推崇,迅速普及全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在政治高压的文革时期推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则受到了不少的攻击,原因也很简单,它违背了约定俗成的原理,粗制滥造汉字,违反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不是分化得太过就是合并得太过,造成了汉字使用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