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年级科学上册:
2、做酸奶
教学目的: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2。、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2、做酸奶
教学目的: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2。、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鲜奶发酵成酸奶.
难点:病菌的传播途径.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搜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老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参加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展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味会
1、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味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味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味其他同学做的酸奶,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精品文档请下载)
2、学生分组进展品味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味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老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展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展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老师小结:
(1)细菌的根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细菌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进展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
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8、讨论和交流:
(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2)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
四、理解没有细胞构造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机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构造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