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书愤》.ppt

格式:ppt   大小:3,143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愤》.ppt

上传人:慢慢老师 2022/3/7 文件大小:3.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愤》.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 愤
——陆游
教学目标:

,学习陆游的爱国热情,对国家的责任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世事艰”,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战船、战马、激烈的战争坏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洲渡、大散关),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用到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概念: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的修辞手法。
作用:有烘托气氛,创造意境,帮助表达情感的作用。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例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具体化,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
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所愤之二:“空自许”
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所愤之三:鬓先斑
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年华空老
无人领军
愤!
报国欲死无战场
书生无地效孤忠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
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主 旨
借古讽今(用典)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对比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
三是 诸葛亮积极进取——投降派苟且偷安。
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