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杂草分类及农田主要杂草种类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279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杂草分类及农田主要杂草种类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9 文件大小:2.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杂草分类及农田主要杂草种类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杂草分类及农田主要杂草种类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4页
第一节 杂草的分类
对杂草进行分类是识别杂草的基础,而杂草的识别又是杂草的生物、生态学研究,持别是防除和控制的重要基础。可根据杂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植物系统学稗草外,还有来自秧田的稗草,它们随稻苗插入本田,俗称“夹心稗”,由于与水稻同穴同大小,对产量影响颇大,稗草也是胡麻斑病、稻飞虱、稻椿象、粘虫等病虫害的寄主。
外形与水稻相似,田间容易混淆。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4页
发生规律与生物学特性
以种子繁殖。发芽温度在13~45℃之间,以20~35℃为最适宜。发芽的土层深度在1~5cm间,以1~2cm出芽率最高,深层未发芽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经猪、牛消化道排出仍有部分能发芽。稗草的适应性很强,喜水湿、耐干旱、耐盐碱、喜温暖,却能抗寒;繁殖力极强,每株分蘖10~100多枝,每穗结籽600~1000粒。
5月末至6月初为发芽盛期。花果期8~9月,比水稻成熟早,边熟边落,借风、水或动物传播。生于沼泽、水湿处。本种变化很大,稻田中的稗草常有旱稗[水田稗、(Retz.)Ktiag]、无芒稗[(pursh.)Petem.]、长芒稗[(Roshev.)Kitag]和西来稗[(.)Hitch]等4个变种。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4页
2. 无芒稗:小穗无芒或有极短的芒,芒长不超过3mm,圆锥花序的分枝花序常再具小的分枝花序,余同稗的特征。
幼苗第一片真叶具21条直出平行脉(3条较粗)。
3. 西来稗:小穗无疣毛,无芒,花序分枝不再分出小枝而不同于无芒稗。
无芒稗、西来稗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4页
4. 旱稗:与稗的主要区别是圆锥花序下垂,小穗绿色,熟时褐色,小穗较大,长4-5mm或更长。

5. 长芒稗:圆锥花序稍下垂,常带紫色。小穗卵圆形,长3—4mm。脉上具硬刺毛,或疣基柔毛。发生于淹水稻田及沟、湖、塘边水中。
长芒稗
旱稗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4页
防除方法
直播田:
芽前封闭除草:苄嘧·丙草胺(加安全剂)、吡嘧·丙草胺(加安全剂)、丙草胺(加安全剂)等,催芽播后2-4天,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在施药前和施药后3-5日内保持田板湿润,后恢复正常田间管理。
苗后茎叶处理:二氯喹啉酸、二氯喹啉酸及二氯喹啉酸互配制剂等,,亩用有效成份10-20克,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稗草严重发生时,可用五氟磺草胺(稻杰)每亩30-5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4页
移栽田、抛秧田
水稻抛秧或移栽后,待秧苗立根后,稗草1-3叶期用 二氯喹啉酸、二氯喹啉酸及二氯喹啉酸互配制剂等,亩用有效成份10-20克,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稗草严重发生时,可用五氟磺草胺(稻杰)每亩30-50毫升或双草醚亩用有效成份3-4克,对水均匀喷雾。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4页
二、莎草科

又称球花碱草、三方草,一年生草本。秆丛生,扁三棱形,叶短于秆。聚伞花序,简单,每歧顶端的穗状花序呈头状;小穗多数,密聚,披针形,有花8—12,排列疏松的鳞片成折扇状圆形。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浅棕色,微小。
幼苗第一片真叶线状披针形,3条平行叶脉,叶片横剖面呈三角形,能见2个气腔。叶片与叶鞘间无明显过渡,叶鞘里半透明状,有脉11条,3条较显。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4页
花果期夏、秋季,以种子繁殖,子实极多,成熟后即脱落,春季出苗。
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30-40℃,水深超过3cm不宜萌发。种子成熟后有2-3个月的原生休眠期。
分布遍及全国。喜生于带盐碱性的土壤,有时发生较重,根浅而脆,易拔除;有时也发生于湿润秋熟早作物田地。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4页
农业防治:
清除杂草种子;
水旱轮作。
化学防治:
封闭性除草:40%,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
苗后除草: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防治方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