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郫县红光公众信息网.docx

格式:docx   大小:43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郫县红光公众信息网.docx

上传人:羹羹 2022/3/9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郫县红光公众信息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平面略似一只五指并拢、由西北伸向东南的手掌。在这掌状地形中,西北角的浅丘台地像大指根部隆起的大鱼际肌,一抹平畴的坝子像掌肌,几条主要河流像指缝。
浅丘台地名横山子,地跨先锋乡、新胜乡和灌县崇义乡、天马乡,,宽约1公里,相对高出四周平原10—20米,海拔630—653米。台地参差起伏,呈缓丘及垄冈平台形态,台面较为完整。它是县内惟一的山丘。










本县平缘由古河道的冲积和近代河流的冲刷切割,形成许多呈扇状绽开、微地貌呈凸凹状的条堤形地。条堤形地西部密集,有38条,相对高差2—4米;东部疏阔,有15条,相对高差1—2米。隆起处俗称“龙背”,下陷处俗称“低槽”。 全县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河流流向相应由西向东。
横山子西南末端的走石山山顶,海拔653米,是全县的最高点。
平原地势:,,;,郫筒镇558米;,安靖雍家渡最低, 为508米。
全县相对高差145米,。地面纵坡度,由西向东从5‰渐渐减缓到2‰左右。
三、郫县水文气候
郫县无发源于县境内的河流,过境各河都是都江堰的输水河道。
都江堰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末期,秦蜀守李冰在前人治水根底上,引岷江水经宝瓶口分两支流入成都平原,即《史记》和《华阳国志》所说的“壅江作棚”,“穿二江成都之中”。引水总干渠称为内江,岷江正流对应称为外江。西汉时蜀郡守文翁将北支再分为二,引一股入青白江,变为三支分水,即《宋史?河渠志》所说的“疏北流为三”。三支分水宋时分别名“三石洞”、“外应”、“马骑”,即今之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三大干渠。1957年将原来从外江起水的江安河改为从内江分水后,内江水系形成四大干渠。










郫县地处都江堰灌区上游,内江四大干渠都流经县境。上述四渠或分或合,构成县内8条干渠,总长158公里。其下又分出66条支渠、116条斗渠、2179条农渠。加上多数的毛渠和排水沟,形成全县密如蛛网的排灌体系。
郫县水源主要来自岷江。入境后,各河又分别汇入岷江和沱江,并形成岷江和沱江两个水系。,属沱江流域的计202平方公里。
郫县地形、地理位置特别,绝大局部为平原,属都江堰的上游浇灌区,境内
河流密布。主要有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府河、毗河、徐堰河、沱江河,总长158公里,是郫县主要的水资源。同时向都江堰下游灌区输送农业用水,为成都市输送工业、环保用水以及市民生活用水。成都市的主要输水厂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即在郫县三道堰镇。
郫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平均气温15℃,最低极端气温零下5℃左右。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清楚的特点,生态气候环境,非常宜人。加上地处成都上风上水,工业污染少,很相宜开展各种旅游,特殊是乡村度假旅游。
四、郫县自然资源
郫县属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平原土壤深厚肥沃,虽无大面积森林,但林木植被种类非常丰富,有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300多种。,。按林种类型划分,,,。%,是全国及四川省全面绿化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