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共2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瓦可以根«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其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卜列规定(应阶段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值按本规范表的规定以线性内插法
确定;
庄一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取用;
0——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Ai——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An——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对后张法构件,应在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中扣除孔道、凹槽部分的面积;
Ab——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按本规范第条确定。
局部受压的计算面积Ab,可由局部受压面积与计算底面积按同心、对称的原则确
定;对常用情况,可按图取用
图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
Al一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b一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
配置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图)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Fl<(,0fc+2aV觊rfyv)An()
当为方格网式配筋时(图),钢筋网两个方向上单位长度内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不宜大于,其体积配筋率P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
%段()
当为螺旋式配筋时(图),其体积配筋率P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伊=4Assl/(dcors)()
式中:联「——配置间接钢筋的局部受压承载力提高系数,仍按本规范公式()计算,但公式中Ab
应代之以Acor,且当Acor大于Ab时,取Aco尸Ab;当Aor不大于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的倍时,触取;
——-间接钢筋对混凝土约束的折减系数,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取用;
fyv—―间接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条采用;
Acor——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应大于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其重心应与Ai的重心重合,计算中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Pv——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
ni、Asi——分别为方格网沿li方向的钢筋根数、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n2、As2——分别为方格网沿12方向的钢筋根数、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Assl——单根螺旋式间接钢筋的截面面积;
dcor——螺旋式间接钢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截面直径;
s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的间距,宜取30mm〜80mm。
间接钢筋应配置在图所规定的高度h范围内,方格网式钢筋,不应少于4片;螺
旋式钢筋,不应少于4圈。柱接头,h尚不应小于15d,d为柱的纵向钢筋直径。
(a)万格网式配筋 (b)螺旋式配筋
图局部受压区的间接钢筋
A—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b一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
Acor一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
裂缝控制验算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边缘应力或正截面裂缝宽
度验算:
1一级裂缝控制等级构件,在荷载标准效应组合下,受拉边缘应力应符合下列规
(ck—Opc&0()
2二级裂缝控制等级构件,在荷载标准效应组合下,受拉边缘应力应符合下列规
cpk-cpc&tk
3三级裂缝控制等级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荷载准永久组合
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荷载标准组
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环境类别为二a类的有压力混凝土构件,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受拉边缘应力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cq—opc<tk()
式中:集、内一一荷载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电一一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按本规范公式()或公式()计算;
ftk一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表采用;
3max——按荷载的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按本规范第条计算;
3l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本规范第条采用。
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纥1P\£.J
式中:%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采用;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
时,取。=;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
o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
Es——钢筋弹性模量,按本规范表采用;
Cs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s<20时,取Cs=20;当Cs>65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