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人口迁移新看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71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人口迁移新看点.docx

上传人:colindocx 2016/11/9 文件大小:7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人口迁移新看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人口迁移新看点组长:PPT演讲赵子恒(10141948)工商145班组员:论文撰写张思雨(10142290)工商145班资料收集陈励衡(10141951)工商145班周豪佶(10141950)过程144班吉书翰(10141949)过程144班朱云婉(10142252)公共142班冯燕(10142254)公共142班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落后的农村地带涌入发达先进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形成了一股“民工潮”。进入21世纪,人口迁移的大军不再只是民工,各色职业人群也成迁移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人口户籍制度的不断更新变革,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化创新,新兴城市的崛起等,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新趋势不断显现。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一轮的人口迁移,如何应对人口迁移以及如何正确定位自己是否参与这样的迁移大潮等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口转变,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一、人口迁移新看点及产生原因简析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1)流入人口更为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但吸引力正逐步减弱。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一直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流动。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入人口更为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不过,尽管三个地区仍是人口流入最多区域,但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已明显弱化。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流入人口规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