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义教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编者及教学设计意图通常以白磷燃烧、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 通过学生亲身实践, 观察测定得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事实, 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一 教材分析
义教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编者及教学设计意图通常以白磷燃烧、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 通过学生亲身实践, 观察测定得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事实, 归纳推理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规律。 这一阶段是学生规律初步建立阶段。而规律的深化认识阶段, 教材以〔实验 5-1 〕反应结果质量减轻,〔实验 5-2 〕反应结果质量增重对比分析 , 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 规律运用阶段是在学生已理解
接受守恒定律的事实的前提下, 通过创设表面“有违”规律的反应实例及文字描述,运用规律分析讨论,提升学生运用规律及思维能力。
二教学实施策略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 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 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 : 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 从(1)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2)应用媒体动画、模型模拟,分析磷燃烧的化学变化, 总结得出“守恒”的原因 ; 到(3) 利用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 , 引导探究改进实验装置。
3.注重诱导强化方法: 在其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采用和谐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集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一体 . 如实验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启发引导 , 再组织实验探究,直至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施探究;再由
分组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 到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 最终使学生在坚信“定律”的前提下, 能够应用“定律”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和设计改进实验的装置。是层层深入和关注学生实际感知的。
4.突出学习兴趣培养: 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 , 从而顺畅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 , 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在此基础上 , 教师还特意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 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安排 . 特别是师生间的和谐交流 ,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
5.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 课堂上通过学生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天平上,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 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多数同学认为 , “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总和等于消耗蜡烛质量”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结论时; 教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与内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层面上。 再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
让学生很快找到天平倾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