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doc

上传人:bkeck 2022/3/9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流
土家族和汉族文化交流的特征
(一)土家族在文化交流中,物质文化的相对落后促使物质文化的交流趋前,土家族精神文化的相对成熟和稳定决定了精神文化的交流相对滞后。鄂西土家族人民从中原汉族文化中汲取和借鉴的首先是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流
土家族和汉族文化交流的特征
(一)土家族在文化交流中,物质文化的相对落后促使物质文化的交流趋前,土家族精神文化的相对成熟和稳定决定了精神文化的交流相对滞后。鄂西土家族人民从中原汉族文化中汲取和借鉴的首先是其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消费技术、技艺和经营方式等。鄂西土家族根据本民族的自身开展状况和实际生存环境吸收中原汉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通过朝贡和回赐的交流形式使先进的物质文化大量传入鄂西山区。明代以后,大量山外移民进山,充当了传播先进物质文化的使者。但在改土归流前,由于长期的土酋豪强的家族统治,形成自身相对独立的宗法制度和道德观念,精神形态的文化在鄂西汉、土家族文化交流中那么长期居次要地位。相反,明初汉民大规模移住鄂西山区,年深日久之后,也根本上被封闭在山中,难以和外界频繁沟通,他们承受了鄂西当地风****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形成一种土家化的趋向,自身由文化交流中传播先进文化的使者转变为文化交流中土家族精神文化的承受对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的程度不同,表现为物质文化的交流在鄂西山区涉及到鄂西社会各个阶层,而精神文化交流行为那么主要局限于土家族上层分子;精神文化交流成果也主要表达在土家上层,物质文化的交流成果普及鄂西山区的土家民众,尤其是农业消费技术、技艺和经营方式传入的速度快,效益好。
精神形态的文化是构成一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正是因为汉、土家族文化交流中精神文化交流相对滞后,鄂西古老的土家族在经历了长期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后至今仍能被明晰地辨识出来。
(二)政府的行政行为构成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文化交流的流向主要表现为鄂西土家族人民对先进汉族文化的学****和借鉴。如唐宋贡赐制度和明代卫所屯田制的施行、明中期对土兵的征调和改土归流后的教育开展等,在鄂西汉、土家族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事件多出自政府的行政行为。鄂西土家族人民对先进汉族文化的学****和借鉴,始终是土家汉族文化交流的主流。
从物质文化方面看,明朝以前,鄂西地区汉、土家族文化交流主要通过贡赐制度来实现。贡赐制度下的汉、土家族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鄂西土酋通过获得朝廷回赐而将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入鄂西山区。明朝以后,鄂西地区的汉、土家族文化交流那么主要是通过朝廷差遣大量人员进山来实现的。明朝在鄂西设立施州卫和大田千户所,差遣一大批来自汉族兴隆地区的职业军人携家带口进入鄂西山区,他们带进了先进的农业消费技术、技艺和经营方式,成为鄂西山区的永久性居民。
从制度文化方面看,唐宋时期羁縻州制度下的鄂西根本上是一个“独立王国”,既无朝廷派驻的官员,也无向中央交纳赋税的义务。甚至在鄂西土酋主动恳求征收赋税时,朝廷还以
“ 荒服不征”为由加以婉拒。施行土司制度以前,中原制度文化并未正式输入鄂西山区。元、 明时期在鄂西施行的土司制度,实际上就是中原制度文化在南方民族地区因地而治的 产物,各级土官、土司系列从制度的角度看,本质上是汉族地区地方行政、军事系列的延续,中央政府也将各类不同的土官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