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2011版诊疗规范(5.31).doc

格式:doc   大小:21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版诊疗规范(5.31).doc

上传人:cxmckate6 2016/11/10 文件大小:2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版诊疗规范(5.3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肝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2011年版)....编写诊疗规范参考资料1.《中医内科学》教材(第六版)、(第七版)2.《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6版)《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南》(2006版)、《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06版)6.《肝脏病学》第二版(2003)7.《实用内科学》《肝纤维化诊疗指南》(2009版)(APASL)《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指南更新》(2010版)(EASL)《慢性乙肝诊疗指南》(2010版)(AASLD)《慢性乙肝诊疗指南更新》(2009版)....目录:....肝痞祖国医学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到“痰证、湿证、积证、瘀证”,国标将其命名为“肝痞”。符合现代医学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范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均有关。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均可引发本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脏脉络是脂肪肝病机演变的基本规律;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是脂肪肝预后和转归的关键。【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组2006年诊断标准:(1)饮酒量: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l40g,女性每周<70g。(2)病史: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一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特征。(4)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5)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凡具备以上第l~4项和第5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类证鉴别】,而肝痞以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为病因,故可鉴别。,以肋下积块为主。而肝痞以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为主,但无肋下积块。故可鉴别。【中医治疗】、肝郁气滞症状:胁肋胀痛或满闷不舒,每因情态变化而增减,或胁下有包块,伴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心烦易怒,食少纳呆,脘闷,善太息,或见乳房胀痛,舌质暗淡,苔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白芍、炙甘草等。2、肝郁脾虚症状:右胁下不舒、隐痛、头晕肢乏、食欲不振,面色欠华、时有自汗、小便清、大便溏泻;舌淡体胖、苔薄白少腻、脉细无力。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方药:小柴胡汤加减。....组成:柴胡、半夏、党参、炙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白术、茯苓。3、痰浊瘀滞症状:胁肋胀闷不舒,脘腹满痞,恶心欲吐,头身困重,形体肥胖或咳嗽多痰,舌质淡,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化痰散结,健脾益肾。方药:芪茵颗粒(本科协定方)加减。组成:黄芪、茵陈、泽泻、补骨脂、决明子、生山楂、生大黄、三七、苦丁茶。二、、***Ⅱ、(1)复肝膏贴敷+TDP(2)中频脉冲治疗(3)结肠透析机辅助中药灌肠疗法五、,畅情志,调饮食。,防止过劳。【疗效评定】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疗效评价:(1)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消失,并稳定6个月者。(2)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分级减少1级以上,并稳定3个月者。(3)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护理要点】,忌饮酒或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情绪稳定,避免过怒。,防止过劳。,定期复查。【现代医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1)血清ALT和AST检测,AST/ALT;(2)血清胆红素测定;(3)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测定;(4)空腹血糖、血脂、尿酸测定;(5)肝纤维化标记物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