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3/10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学习要求及安排
进度
1/20
教材分析
重点
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不迟到不旷课;了解计算机学习基本方法。
难点
做到人到、心到、手到
关键
快。
微型化:就在超级计算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同时,微型机则逐步向“笔记本”,甚至“口袋电脑”方向发展。
3、  小结
4、  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
指导学生加速对通信技术和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和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发展的认识;了解计算机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三课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进度
4/20
教材分析
重点
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难点
⑴、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关键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教法
理论讲述及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3、   小结
4、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
 学生上机实际操作时,难度很大,很多同学不能正确运用指法,有人甚至用一个指头击打键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指导、监督的力度。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指法,这是最基础而且关键。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四课  计算机系统和其工作原理
进度
5/20
教材分析
重点
(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
(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关键
(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难点,特别是对计算机系统硬件理解,简单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教法
理论讲述及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1)计算机硬件: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指挥着整个计算机的工作。
运算器:是进行运算的部件,完成计算机中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输入设备:是从计算机外部将数据、命令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存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光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认识的信息。
(2)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总称。是计算机的灵魂,是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关键。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等)和应用软件(是在硬件的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采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体现运算步骤的程序送入;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后,用存储器存放它们;然后由运算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具体的运算处理,并得到运算结果;最后,通过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上或打印到纸上。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巨型机、大型机、小进机、微型机。
3、  提问并提供适当的题进行讲解
4、  小结
5、  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信息技术》教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五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进度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