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文言虚词《烛之武退秦师》.ppt

格式:ppt   大小:392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虚词《烛之武退秦师》.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2/3/10 文件大小:3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虚词《烛之武退秦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8个虚词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 ——《捕蛇者说》
第十页,共31页。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
——《劝学》
第十一页,共31页。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归去来兮辞》
6、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寡人之于国也》
第十二页,共31页。
7、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
——《劝学》
“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
——《谏逐客书》
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烛之武退秦师》
9、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病梅馆记》
第十三页,共31页。
《烛之武退秦师》中“之”用法
第十四页,共31页。
1、烛之武(之:是人名中字,不做解释)
2、公从之(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
3、臣之壮也(之: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这个主谓结构成为句子的主语,翻译时,不必译出。)
4、是寡人之过也(之:的)
5、许之(之:代词,指郑文公的派遣这件事。)
6、邻之厚,君之薄也。(之:的)
7、行李之往来(之:结构助词,用在分句的主谓之间,表示语意未完。)
8、君之所知也。(之:代词)
第十五页,共31页。
9、夫晋何厌之有?(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助词。)
10、将焉取之?(之:代词,代土地。)
1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之:代词,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12、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之:代词,代郑国。)
13、子犯请击之(之:代词,代秦军)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之:的)
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之:的)
16、亦去之(之:代词)
第十六页,共31页。
“而”字用法
第十七页,共31页。
一、代词。
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译]:“温****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第十八页,共31页。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之” [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160;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