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那么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才能目的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大手法的运用,领会感情的开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大方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那么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此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快乐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烹羊宰牛” (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缺乏贵,,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
“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巧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场,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此说“钟鼓馔玉缺乏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此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分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认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可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非常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精品文档请下载)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