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2年《闪光少女》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闪光少女》观后感.docx

上传人:lajie 2022/3/1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闪光少女》观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页 共 12 页
  这部影片,有青春,有热血。也让我有了几点思索,第一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肯定都是不好的,可以学****西方的东西,但是,不能崇洋媚外。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想要固步自封,不与世界接轨,是不行能的,但与世界接轨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其他人的跟随者,反过来欺压自己人,而是为了强大我们自己的民族,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其次点是,假如喜爱一个东西,就要去守护它,不要因为别人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二次元也好,民乐也罢,假如是自己喜爱的东西,就不要轻言放弃,就算可能受到了别人的不理解,也无所谓,终归,这个东西是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酷的。
《闪光少女》观后感2










  始终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高校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溢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胜利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解并描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自然。
  假如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肯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苦痛。无论是爱情还是志向,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获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渐渐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视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酷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奇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静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给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伸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观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呈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苦恼,她还须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敏捷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则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沟通,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变更一些陈见。徐璐的“”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行摧的次元壁,不仅呈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得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平安阈值。
《闪光少女》观后感3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加,很多家庭对外来文化愈加包涵,更倾向接受簇新、看起来高雅、神奇的西洋乐器。而几千年传承下的民族乐器起先珠玉蒙尘,历史悠久的编钟被新时代遗弃、同宗的扬琴被风靡欧洲的钢琴取而代之、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也不声不响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代表中国之声出战欧美的“女子十二乐坊”也无影无踪。
  本该属于民族传家宝的传统乐器,在外来乐器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不否认西洋乐器对音乐史的宏大贡献,其独特的音色让它有嚣张的底气。可是,是谁把西洋乐器送上这片土地的王座?是谁将民乐弃之如敝履?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不仅是民族乐器,还有民族节日、传统****俗、古风歌曲、汉服文化,又是谁在狠狠地甩开它们?它们或许不能代表新时代的声音,但它们伴随着华夏民族的世代子孙从蛮荒、战乱始终走到至今,从远古而来的声音,你们怎么舍得弃如敝履?它们值得每个人的敬重。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