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文档名称:

中国寓言故事(诚诈篇).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8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寓言故事(诚诈篇).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3/11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寓言故事(诚诈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寓言故事
诚诈篇
不识车轭
  车轭(e)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略微弯曲有点像个“人"字形。
  一天,,所以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回家后,他拿着车轭去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符合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好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场动手加工制作。
  “否那么,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
“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非常重要的。
   
贵在认真
  封疆官吏出任长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学生子牢。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和子牢讨论治理地方、管理长梧的方法。
  古时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称为封人。封人和子牢谈得很投机。他讲到自己的治理经历,认为处理政务绝不能鲁莽从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简单粗暴。
  从治理之道又谈到种田之道。封人说自己曾种过庄稼。那时,耕地马马虎虎,无所用心,果实结出来稀稀拉拉;锄草粗心大意,锄断了苗根和枝叶,一年干下来,到了收获季节、收成无几.
  听了封人的讲叙后,子牢很关心地打听他以后的状况。
  封人吃一堑长一智,总结自己种田的教训,第二年便改变了粗枝大叶的态度。他告诉子牢,从此开场深耕细作,认真除草,细心护理庄稼,想不到当年获得好收成,一年下来丰衣足食。
  有了种田的失败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条道理,做任何事都贵在认真。如今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这条做人的准那么。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别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庄稼是这样,干其他任何事都是这样。
  只有认真负责,通过艰辛细致的劳动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认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证和前提。
   
造剑的人
  大司马是楚国的官员,有一位专为他造剑的工匠,尽管有80来岁,但打出的剑仍然锋利无比,光辉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剑仍旧造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大司马赞叹老匠人高超的技艺。
  老工匠听了主人的夸奖,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诉大司马:“我造了一辈子剑,,我对其他东西全然不顾,不是剑就从不去细看,一晃就过了60余年。"
  大司马听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钦佩他的献身精神。虽然他没有谈造剑的窍门,但他提醒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理。他专注于造剑技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剑工艺,进而到达一种高妙的境界。有了这样的精神,哪有造剑不是又锋利又光亮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湛的技艺,丰硕的收获,事业的成功,都是靠专心致志终身追求而获得的。
   
越石父
  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以后,在返国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伧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大停顿前行,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那人如实相告:“我是齐国的越石父,3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
“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
  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
  晏子到家以后,没有跟越石父辞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事使越石父非常生气,他要求和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来对越石父说:“我过去和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3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和我绝交呢?”
  越石父答复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内幕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假设得不到知书识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晏子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是他的好意。可是,他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的忽略,没有计较;如今他到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他仍然在把我当奴仆对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晏子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这番话,:“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如今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